核心提示
兩年半的娃難時間,泡泡瑪特股價翻了20倍:從2022年10月28日的求基9.8港元/股,漲到2025年5月6日的金經195港元/股,市值超過2600億港元,理找妥妥的賣方瑪特“新消費第一股”。不過,代
兩年半的娃難時間,泡泡瑪特股價翻了20倍:從2022年10月28日的求基9.8港元/股,漲到2025年5月6日的金經195港元/股,市值超過2600億港元,理找妥妥的賣方瑪特“新消費第一股”。不過,代購黎明前蟄伏的公募基金太少,高光時簇擁的追漲基金太多。2023年底,泡泡股價20港元,娃難15隻基金重倉;2025年一季度末,求基股價153港元,金經207隻基金重倉。理找加入港股通四年來,賣方瑪特重倉基金數量和泡泡瑪特股價走勢同頻,代購公募追漲殺跌趨勢明顯。“上市之後,好色先生视频發現二級市場的投資人也這樣,樂觀的時候大家盲目樂觀,悲觀的時候盲目悲觀。”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在《因為獨特》一書中如此感歎。找賣方研究員“代購”,基金經理也在搶Labubu全球都在搶Labubu,包括看消費的基金經理。“我也買了一些Labubu,其實自己買不到,店裏也有擺設,但不給買。得通過賣方研究員等特殊渠道才買到。”一位長期重倉泡泡瑪特的基金經理稱,在備受質疑時買入股票,如今終於得到回報。4月底,泡泡瑪特Labubu3.0限量版盲盒在美國發售,一娃難求。泡泡瑪特APP一度登頂美國AppStore購物榜的下載榜首。據長江證券,近30日內Labubu3.0隱藏款“本我”國內二手價平均近1200元,成交1500+個。這是繼Molly之後,泡泡瑪特又一個現象級IP。製造IP,是泡泡瑪特的核心競爭力,也是資本市場的擔憂所在。泡泡瑪特最大的功臣是Molly,公司上市前Molly相關產品的銷售額一度接近九成,但單一IP能否延續?不能延續那如何持續製造IP?展開全文2024年的財報顯示,泡泡瑪特正擺脫“Molly依賴症”,公司的四大IP營收都超過了10億元。Labubu所屬的TheMonsters,營收30.41億元,占公司總營收23%;常青樹Molly營收20.93億元,占總營收16%;Skullpanda營收13.08億元;Crybaby營收11.65億元。泡泡瑪特的另一關鍵詞是出海。“有同事開玩笑說,我現在去泰國受歡迎的程度,就像喬布斯當年來中國一樣……我相信好色先生视频是中國少有的真正意義上走出去的品牌。”2024年下,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在一場分享中提到。財報顯示,2024年泡泡瑪特的海外營收達50.7億元,同比增長375.2%,占總營收38.9%。海外市場中,東南亞市場是大頭,營收占比47%。其次是東亞、北美、歐洲,占比分別是27.4%、14.3%、10.9%。一季度,泡泡瑪特的海外收益同比增長475%-480%。一位消費基金經理向記者展望,泡泡瑪特的出海邏輯已經得到驗證,未來營收中國大陸占1/3,北美占1/3,非北美占1/3,利潤空間會超過100億。大量籌碼在底部割肉泡泡瑪特這隻股票,其實不少知名基金經理都曾重倉過,但賺錢的不多。2020年12月,泡泡瑪特在港股上市,發行價38港元/股。短暫漲了兩個月,股價一度突破100港元,隨後就開始了為期一年半的大跌,2022年10月每股跌至9.8港元。此後又開始了為期一年半,在20元港幣附近橫盤震蕩。直到2024年2月才開始大漲,至今股價翻了10倍。前三年要麽暴跌要麽震蕩,股價整體呈“U字形”,要在泡泡瑪特身上賺錢,並不容易,多數基金經理在下跌和震蕩時買入、賣出。2021年3月泡泡瑪特加入港股通,四年來,公募基金的購買畫像大概可以分為以下三類:1、黑暗中苦守,黎明前割肉代表產品是東方紅三兄弟:東方紅睿滿滬港深、東方紅智遠三年、東方紅睿澤三年。這三隻基金都是孫偉管理。2021年三季度,泡泡瑪特剛加入港股通不到半年,彼時隻有11隻公募基金重倉泡泡瑪特,東方紅睿滿滬港深是其中一隻,彼時公司股價在52港元。2022年一季度,孫偉管理的東方紅智遠三年、睿澤三年兩隻基金也加入重倉行列,此後,三隻基金整整齊齊拿了近兩年,越跌越買。2023年一季度,泡泡瑪特的公募重倉中,將近八成的股票都是孫偉持有。2023年年中,孫偉離職,基金經理換人後,三隻基金火速賣出泡泡瑪特。52港元時入場,越跌越買,20來港元時因換人精準底部割肉。熬過了震蕩的底部,卻在黎明前夜精準賣出,2024年開始,泡泡瑪特走出底部,至今已上漲10倍。2、下跌期買入賣出代表人物是易方達的蕭楠、張坤。前者經曆了下跌的前半程,後者經曆了下跌的後半程。2021年3季度,蕭楠管理的易方達消費精選將泡泡瑪特買入並晉升第七大持倉,隨後還一度加倉,2022年一、二季度清倉,算是經曆了泡泡瑪特下跌的前半程,股價跌超35%。蕭楠清倉後,張坤接力。2022年一季度、二季度,泡泡瑪特曾短暫的現身易方達藍籌精選的重倉股行列,隨後退出重倉,至2022年底,產品持倉中已沒有泡泡瑪特,經曆了泡泡瑪特最後的暴跌。其實,翻開泡泡瑪特的基金重倉名單,長期持有人不多,多數是快進快出的波段選手。包括謝治宇也曾在2023Q3-2024Q1短暫重倉。而蕭楠哪裏跌倒哪裏站起來,繼第一次交易大虧後,2024年底他又買入泡泡瑪特,歲末年初大漲,後因漲幅過快/估值過高略減持。3、精準蟄伏,吃準大漲低點埋伏,長期持有的基金不多,景順長城農冰立、永贏基金高楠、長城基金是代表人物。2025年一季度,景順長城品質長青是持有泡泡瑪特市值最多的基金,合計4.65億元。2024年一季度,基金經理農冰立,精準入場,此後一直是前十大重倉股,2025年Q1升為第一大重倉。此外,永贏基金高楠也是泡泡瑪特的長期持有人。他管理的永贏睿信在2024年一季度建倉期,就重倉了泡泡瑪特,最新升為第一大持倉,此外,他管理的永贏穩健增強也重倉泡泡瑪特。整體而言,公募在泡泡瑪特的17倍大漲中,表現不佳,大量籌碼選擇低位割肉。Wind數據顯示,2022年Q4,泡泡瑪特估計在15港元附近,曆史最低位,公募重倉6687股;2023年Q4,泡泡瑪特股價在20港元附近,暴漲前夜,公募重倉2804萬股。這意味著,股價低位時的大量籌碼,並沒有都拿住,也少有新籌碼在暴漲前夜潛伏。商業模式看不懂、股價波動拿不住,或是公募對泡泡瑪特遲疑的原因。一位長期重倉泡泡瑪特的基金經理點評,高估值品種往往麵臨劇烈股價震蕩,若泡泡瑪特某月IP的推廣效果不及預期或消費數據波動,導致業績增速不及預期,股價可能出現超調反應,這對投資者的長期價值判斷形成直接考驗,尤其在市場情緒敏感階段,這種波動極易引發持倉信心的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