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開福區一農場拍到的怪魚“怪魚”,疑似為鱷雀鱔。體長圖/受訪者提供疑似為鱷雀鱔的米牙“怪魚”現身魚塘,農莊擔心威脅遊客與養殖魚類7日上午,齒鋒長沙記者來到位於開福區的利外農莊現場,農莊總經理黃女士介紹
△開福區一農場拍到的怪魚“怪魚”,疑似為鱷雀鱔。體長圖/受訪者提供疑似為鱷雀鱔的米牙“怪魚”現身魚塘,農莊擔心威脅遊客與養殖魚類7日上午,齒鋒長沙記者來到位於開福區的利外農莊現場,農莊總經理黃女士介紹了當時的現身情況。“事件發生在4月30日,威脅工作人員在環湖巡查過程中,水域生物在湖中小島旁發現一隻形似木頭的怪魚生物,其外貌細長,體長當時一動不動,米牙用石頭扔過去,齒鋒長沙發現有輕微遊動,利外才看出是現身一條魚。”黃女士表示,威脅這條怪魚從外形到行為,與他們在水塘中投放的魚差別很大。“好色先生视频估計這條魚的長度在一米到一米二之間,好色先生视频根據它的外形搜索,認為這是一條鱷雀鱔。”黃女士向記者展示先前拍到的照片,記者看到,這條魚魚身細長,全身長滿花紋。展開全文△黃女士指出發現“怪魚”的小島。圖/周翼攝黃女士稱,整個水塘有將近100畝,裏麵飼養了一萬多條錦鯉,雖然不是頂級品種,但也有一定價值,他們擔心這條鱷雀鱔如果在這片水域繼續生長、繁殖,將對飼養的魚產生威脅。“這片水域裏的錦鯉普遍為三四斤,最大的魚有十幾斤,還有一定數量的四大家魚。好色先生视频在這片水域還開設了水麵遊玩項目,也擔心這條魚的存在會對遊客產生威脅,聽說它吃魚很厲害,長得很快。”黃女士稱,他們現在也很疑惑,這條怪魚是什麽時候、通過什麽方式進入這片水域的。“體型有一米多,也得生長幾年吧,好色先生视频肯定不會養這樣的魚。”因水塘附近沒有監控,黃女士猜測,會不會是一些養魚愛好者棄養,偷偷放生的,她也懷疑是不是放入錦鯉或其他種類魚苗時混進去的。“好色先生视频自己也捕撈過,準備了兩百米的網,但沒有成功。”黃女士稱,他們還在繼續捕撈,但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協助、幫忙,減少損失。△水塘中生存有錦鯉等魚類。圖/周翼攝記者在現場看到,整個水塘麵積較大,記者在岸邊一路尋找,期間有一定數量的錦鯉浮到水麵吞食魚糧,但因水體相對渾濁,視線並不清楚,同時,水域中較多的植被也可能給魚類提供躲避場所。記者在鱷雀鱔曾出沒的地點觀察近一小時,不過很遺憾,未發現水麵有異動。“怪魚”為外來物種鱷雀鱔,專家:無需過度恐慌,但應警惕對於這條怪魚的物種,記者谘詢湖南某高校魚類方麵權威教授,他認為圖片中的物種確實為鱷雀鱔。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的科學科普博主陳江源對此也表示認同:“鱷雀鱔原產於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約在上世紀90年代作為觀賞魚引入中國境內,鱷雀鱔為食魚性魚類,會捕食同一水域內的中小型魚類,可能會對同一水域內的其他魚類構成威脅,不過,它一般吃不下池中體型較大的錦鯉和四大家魚。”陳江源介紹。7日,記者與開福區農業農村局畜牧科取得聯係,工作人員表示,已經知道此事,但是他們也沒有專業的工具,需要農莊自行組織捕撈,但屆時會派人員到場協助。“捕撈上來後需要做無害化處理,這種魚的內髒和魚卵有毒。”該工作人員說。△該農莊水塘會有遊客前來遊玩,負責人擔心鱷雀鱔出現會影響客人安全。圖/周翼攝對於這種魚在國內的生存情況,科普博主陳江源稱,如果水體夠大且夠深,鱷雀鱔在華中及華南一帶的水域中是可以成功越冬的,但由於鱷雀鱔繁殖能力相對較弱,目前其尚未有在中國境內野外水體中自然繁殖的記錄,偶爾在野外發現的記錄,完全來自一些不負責的飼主/“愛心”人士投放於野外的,因此鱷雀鱔目前的入侵風險並不算高,但考慮到鱷雀鱔本身會捕食本土魚類,且這一水域與自然水體有聯通,因此對這一物種雖無需過度恐慌,但仍需要引起警惕。在安全問題上,陳江源表示在未受招惹的情況下,鱷雀鱔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偶爾的咬傷記錄大多源於其自身感受到威脅後發動的自衛反擊。“捕撈鱷雀鱔可采用圍網等方式進行,麵對此類目前尚無嚴重入侵威脅的外來物種既不可以掉以輕心,更不能過度妖魔化其影響,引發群眾恐慌,正確的做法應當是以合理的方式進行宣傳與處置。”△農莊負責人表示,因水域麵積較大等多種原因,捕撈未果。圖/周翼攝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多地發生過鱷雀鱔入侵事件,2025年在鄭州、深圳等地便有過相關報道。湖南四新律師事務所劉波律師表示,鱷雀鱔屬於外來入侵物種,未經農業農村部門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引進、繁育或養殖。“如果查明係故意投放,情節嚴重的,涉及刑事責任。依據《刑法》規定:違反國家規定,非法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入侵物種,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如果是因無知或過失誤扔,仍可能被認定為‘擅自丟棄’,需承擔行政責任,依據《生物安全法》規定,擅自釋放或丟棄外來物種的,由縣級以上農業農村部門責令限期捕回、找回,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農莊拍攝的“怪魚”另一視角。圖/受訪者提供“將鱷雀鱔本身作為觀賞魚類飼養於魚缸中並無可厚非,但擅自將其丟棄或投放於自然水體中的行為會對本土物種及自然生態係統產生影響,並涉嫌觸犯相關法律,本身是一種十分不負責的行為。”陳江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