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從熱鬧的文化城市到靜謐的鄉村,一件件灰塑作品裝飾或古老或現代的中國築美建築,傳遞建築藝術之美。行丨海南許多地方的海南灰塑建築上都有灰塑,而放眼全島,文化屬文昌灰塑曆史最久遠、中國築美工藝水平最高。行丨
從熱鬧的文化城市到靜謐的鄉村,一件件灰塑作品裝飾或古老或現代的中國築美建築,傳遞建築藝術之美。行丨海南許多地方的海南灰塑建築上都有灰塑,而放眼全島,文化屬文昌灰塑曆史最久遠、中國築美工藝水平最高。行丨文昌東閣鎮一處宗祠上的海南灰塑龍灰塑。李昊攝文昌會文鎮歐村林家宅上的文化灰塑。南宋入瓊傳千年“文昌灰塑是中國築美穿越千年的藝術作品。”說到文昌灰塑的行丨曆史淵源,文昌市文化館館長曾小寧打開了話匣子。海南灰塑他介紹,文化文昌本地族群,中國築美主要是行丨南宋以後從閩南等地遷徙來到海南島的,文昌的民居風格、灰塑工藝,也是那時傳入島的。文昌地區的灰塑通常見於正屋的上部,包括主梁下、外牆屋簷下、門窗上方、前門鏡麵牆上、屋脊上方等部位。文昌灰塑題材廣泛,鄉土氣息濃鬱,圖案主要有如意、花草、花籃、喜鵲、蝙蝠、鬆鶴、山水等,房屋主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圖案。按常例,正廳主梁下方是仙桃、牡丹、花籃等圖案的灰塑;外牆屋簷下多為寓意喜上眉梢的“喜鵲登梅”灰塑、寓意連年有餘的“蓮花和鯉魚”灰塑,或寓意金玉滿堂的“金魚和海棠”灰塑等;門窗上方是鬆鶴、牡丹花等圖案的灰塑;屋脊上多為廣曲蛟、卷草尾、祥雲造型的灰塑。閩南和嶺南是國內灰塑應用得最多的兩個地方。文昌灰塑雖說源自閩南,但很可能也受到了嶺南流派的影響。有專家認為,清末民初是文昌灰塑發展的興盛期,當時有不少瓊籍華僑從廣東請工匠來海南蓋房,其中很可能就有灰塑畫師。灰塑的發展是一個兼容並包的過程,這一點在海口、文昌等地的騎樓建築上體現得很明顯。以海口騎樓老街為例,這裏的灰塑紋樣主要為動物、植物,也有相對簡約的文字和幾何紋樣,比如八角形、方勝紋、萬字紋、回紋、盤長紋。灰塑畫師將這些或繁或簡的紋樣恰到好處地刻畫於騎樓的羅馬柱、拱券、外立麵等處,實現了中西方建築元素的完美融合。同時,經過一代代本地工匠的摸索,海南灰塑也形成了一定的地域特色。記者在海口騎樓博物館酒店的露台上,看到了一處卷草尾灰塑。卷草尾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瓊北民居構件,通過灰塑的形式呈現,其顏色更加豐富,觀賞性更強。傳統概念中的灰塑,是一種附於建築之上不可移動的藝術品。近些年,一種新型灰塑作品在文昌出現,那就是灰塑畫。畫師采用灰塑的工藝和原材料,在木板上創作的立體畫,就是灰塑畫。文昌灰塑畫師陳加飛創作的《泉羅春山秀》,是一幅灰塑山水畫。畫中的綠樹、青山、碧溪等錯落有致,霞光由遠及近照射,刺破雲霧,層次十分豐富。“這幅作品參考了國畫的技法,色彩複雜多樣,繪製難度很大。”陳加飛說,創作灰塑畫的難度不亞於在紙上繪畫,難就難在上色。“因為灰塑畫是立體的,想要達到暈染、漸變的效果,就要反複疊塗,層層修飾,這很考驗畫師的功力。”文昌灰塑畫師黃心寬擅長山水草木題材,他創作的《山光水色》《深穀晨韻》等灰塑畫,描繪出一個鳥語花香的自然勝境,頗受市場歡迎。從凝固的建築構件,到“行走的藝術品”,灰塑入瓊千年,演變出綽約風姿。寰海閣酒店灰塑門聯上的喜鵲。海南日報記者劉夢曉攝文昌一處宗祠山牆上的灰塑。李昊攝老宅灰塑“講”故事灰塑傳入海南後,最早出現在廟宇、宗祠等具有一定祭祀功能的建築上,在民間廣受歡迎,後來開始應用於文昌、海口、瓊海等地的民居中。灰塑的題材內容有一定的範式,但也因“戶”而異。一些民居的主人會與畫師溝通,將家族的曆史或創業故事,融入灰塑中,文昌東閣鎮富宅村的韓家宅就是一個例子。這座已有近百年曆史的老宅,牆體斑駁,不過從其規模和建築裝飾仍能看出它當年的氣派豪華。老宅外牆上,有一處刻著“元興利火鋸廠”的灰塑,這個火鋸廠就是當年韓家人在泰國經營的廠房。細看灰塑,廠房一側是一處裝飾精美的南洋風格樓房,路麵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還有工人在往貨船上搬運貨物,而且貨船不止一艘。據了解,韓家宅是當地旅居泰國的富商韓欽準於1936年回鄉所建,曆時兩年建成。韓欽準年少時家裏很窮,他十多歲就跟隨鄉親下南洋謀生,經過一番拚搏,在貴人的幫助下建起了火鋸廠、冰廠,積攢了財富。這件灰塑作品,生動展現了他下南洋創業的曆史。文昌文城鎮頭苑鬆樹下村的符家宅,也是一處知名的老建築。這座宅子南洋風情濃鬱,多處可見柱飾、拱券、尖頂,曆經百餘年風雨洗禮,部分牆皮已經脫落,但牆上、簷上、門拱處的灰塑色彩仍較為豔麗。據村裏人介紹,符家宅最早的主人是在新加坡經商的符永質、符永潮、符永秩三兄弟。三兄弟背井離鄉,在新加坡從事橡膠行業,1915年發跡後,他們運了一船銀子回鄉蓋房,宅院於1917年建成。符家人雖然靠做橡膠生意發了家,但他們一直十分尊重知識文化淵博之人,教導後代要多讀書。這種觀念在符家宅的灰塑上有所體現,比如宅子正門兩側的“卷冊”灰塑,“書頁”旁附有“五枝丹桂香”等詩句。在古代,“丹桂”經常用於代指登科及第的人。宅院建造時,科舉製度已經取消,但符家人崇尚讀書的家風卻世代延續。除了文昌,在海口包道村的侯家大院、瓊海留客村的蔡家宅等傳統民居上,也可以看到精美的灰塑。比如,蔡家宅的屋脊上有卷草尾灰塑,外簷、牆楣上有寶瓶、錢幣、畫卷等灰塑。“有瓊海、萬寧、陵水、三亞等地的屋主,找好色先生视频去做灰塑。”文昌灰塑藝術家、非遺傳承人許達聯說,過去在瓊北地區,蓋房子以灰塑裝飾是許多老百姓心中的一種執念。現在,擁有這種執念的人越來越少,反倒是經常有華僑回海南請工匠出國做灰塑。“除了木結構的磚瓦房,其實混凝土樓房一樣可以做灰塑。”許達聯說,他在老家建了兩層樓房,屋裏屋外做了很多灰塑,“我就想做個表率,希望有更多民居用灰塑進行裝飾”。許達聯創作的灰塑作品《龍躍雲津》。資料圖侯家大院屋脊上的灰塑。文昌學宮屋脊上的鳳灰塑。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羅林濤攝創作的留白之妙留白是中國古人繪畫常用的技法。一處巧妙的留白,往往能引發觀看者的想象,起到“以無勝有”的效果。如南宋馬遠的《寒江獨釣圖》,在一片空寂中,一老翁獨坐小舟,神閑氣定。畫家雖未勾勒一絲水紋,但大量的留白卻讓人感到煙波浩渺,滿幅皆是水意。在海南的灰塑作品中,留白的運用同樣有“以無勝有”的視覺效果。“灰塑作品色彩五彩斑斕,一眼看過去容易產生錯亂的感覺,這時候留白就顯得很重要。”寰海閣酒店負責人符燕舞說,灰塑作品有明顯的寫實風格,所呈現的物象紛繁多彩。如果要將灰塑作為一種藝術品保留下來,用留白的手法為作品增添美感十分必要。留白這種技法,在一些海南灰塑畫師的作品中已經有所體現。比如,文昌灰塑畫師伍世東創作的《一路連升》,出水芙蓉向上生長,白鷺踏水、喜鵲停留,畫麵和諧而美好。縱觀整幅作品,物象很多,卻分布有序自然,皆因物與物之間有多處留白。文昌灰塑畫師林日文創作的《鬆鶴同春》,紅日生輝,白鶴低昂,青鬆蒼勁,物象複雜多樣。作品中有近一半的麵積用於留白,令人無限暢想,與《寒江獨釣圖》有異曲同工之妙。“藝術創作的理念是相通的,灰塑是雅俗共賞的藝術品。借鑒傳統繪畫的創作手法,能為灰塑注入更多活力。”林日文說,目前已有不少文昌灰塑畫師用灰塑的技法創作國畫,國畫領域的許多理念,也在影響灰塑畫師,讓他們對灰塑的呈現形式有更多思考,這是一種良性互動。留白亦是一種期待未來的態度。記者在寰海閣酒店內看到,這裏除了有多位文昌知名灰塑畫師創作的灰塑作品,廳堂邊緣還有多處空白。“海南的灰塑藝術還在不斷發展,好色先生视频留白是為了靜待能者。”符燕舞說,在知名灰塑畫師的作品旁預留出創作空間,也體現了畫師的謙遜。灰塑製作流程製漿用貝殼灰、草筋灰、紙筋灰、紅糖、糯米粉等配製有一定強度又有較強可塑性和柔韌性的灰漿。構圖畫師根據建築空間和裝飾部位的實際情況,在腦海中規劃設計圖案,在作業麵上做一些簡單的標記。批底用草筋灰漿製作灰塑造型的底子。塑形用紙筋灰漿塑造物象的局部和細節處。上色給做好的造型上色。2011年文昌灰塑被列為文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23年底文昌灰塑入選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海南日報記者劉夢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