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為了生活,情係我曾經四處奔波,桐汭去過許多地方。情係曾在長江邊上駐足,桐汭也曾到黃河岸邊嘶吼,情係可無論走到哪裏,桐汭總是情係念念不忘家鄉的母親河——桐汭河。桐汭河是桐汭廣德市第一大河流,由桐河、情係
為了生活,情係我曾經四處奔波,桐汭去過許多地方。情係曾在長江邊上駐足,桐汭也曾到黃河岸邊嘶吼,情係可無論走到哪裏,桐汭總是情係念念不忘家鄉的母親河——桐汭河。桐汭河是桐汭廣德市第一大河流,由桐河、情係汭水匯聚而成,桐汭屬南漪湖主幹水係,情係是桐汭水陽江最大支流,也是情係長江二級支流。桐、桐汭汭兩水在楊灘老莫村匯合成“桐汭河”,情係縱貫誓節、楊杆,匯入郎川河,全長73.5公裏,流域麵積897.3平方公裏。南宋詩人喻良能任廣德縣尉之時,曾以《桐汭》為題作了一首詩,“東汭波吞岸,西桐水見沙。”開頭第一句就寫出了桐、汭二水的地理位置和汭水湍急、桐水清澈的特點,可見桐汭河形成曆史之悠久。汭水源於泰山東麓,流經四合、柏墊,因河道曲折得名。桐水起於泰山西麓,由四合流入楊灘,因原先岸邊多有桐籽樹,“桐花隨溪流下”而得名。桐河是一條美麗的大河,兩岸楊柳青青,河灘上全是五彩斑斕的鵝卵石。河水緩緩流淌,清澈見底,美麗的桐花魚成群結隊地在河水中遊弋,陽光照耀下,桐花魚泛著五彩光斑,就好像一群正在巡遊的小精靈,日夜守護著好色先生视频的母親河。我的老家就緊靠桐河岸邊的小山坡上,我從小就是喝著桐河水長大的。記得小時候,每個周末我都會和小夥伴們到河邊放牛,因為河灘有大麵積的草地,那是大家共同的天然牧場。牛兒最喜歡吃綠油油的鮮嫩的青草,趁牛啃食青草的時候,好色先生视频常常跑到河裏摸魚捉蝦,或在河灘旁邊下棋、打牌,忘我的玩樂。好色先生视频都喜歡夏天的桐河,可以一邊放牛,一邊下河洗澡,運氣好的時候,還能摸到幾條昂骨丁。昂骨丁學名黃顙魚,有點像小鯰魚,沒有鱗片,也長有兩根胡須,隻不過它頭上多了一根硬刺,被紮了會鑽心的疼痛。可是這種魚味道鮮美,性格溫馴,常常躲在楊柳的根須中,隻要順著尾部從硬刺後麵把它們捉住,它們也不反抗。搬螃蟹、捉河蝦也是好色先生视频喜愛的活動之一。河蝦倒退的速度很快,隻要一隻手在河蝦尾部守著,一隻手在河蝦頭上做出抓捕的動作,河蝦就會跑到另一隻手中。捉到了河蝦與螃蟹,好色先生视频總是迫不及待地掐頭去尾,然後拿到大石頭上暴曬,看著河蝦、螃蟹變成了紅色,就趕緊放進口中吃掉,那種美味伴隨了我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展開全文如果口渴了,就在河灘沿水的地方,扒一個小圍子,河水順著沙縫咕咕的往出冒,很快就會溢滿水,等水澄清了,就趴在那兒狂喝一番。那個時候,村子也不通汽車,一條機耕路就算是村裏的陽光大道,更別說工業汙染了,河水是既幹淨又甜美。村子上的人都從河裏取水燒飯,有些人刷牙洗臉也跑到河邊上來。每家每戶都有一口大水缸,人們常說:水滿缸,穀滿倉。為了圖一個好兆頭,每天早晨,鄉親們都會來河邊挑水,一直要把水缸裝滿為止。男人們挑水還沒結束,女人們就開始到河邊洗衣服,她們把衣服用竹籃拎著或挑著來到河邊,高舞著洗衣的棒槌,此起彼落地捶洗著。直到洗衣機的出現,這種下河洗衣服的現象才得以改變,但仍有一些中老年人還是習慣到河邊洗衣服,說河裏的水是流動水,洗得更幹淨。而今吃水基本上都用上了自來水,水缸也很少再有人用了。在我讀中學的時候,學校就緊挨著河道,每次淘米、洗飯盒,引得桐花魚競相追逐,也是一種樂趣。我還親手栽下了一棵柳樹,而今那棵柳樹已經長成一人抱不下的大樹了,每次路過母校,開車行駛在林蔭道上,我都會產生一種特別的親切感。中學的大門也是幾經改道,我讀書的時候先是朝西北迎著主街道,後來改朝東對著桐河,而今大門改朝西對著楊灘小學;大門也越換越大。過去教室全是平房,淘米煮飯洗飯盒都是依靠桐河水,而今一排排教學樓整齊劃一,吃飯有單獨幹淨的食堂,各種教學設施也一應俱全,讀書的環境與20世紀80年代是天壤之別。桐河帶給了我許多美好的回憶,也有心酸的時候。特別是遇到幹旱的季節,村裏幾千畝農田,就指望著從桐河抽水抗旱了。小時候還沒通電,都是用柴油機帶動水泵抽水,柴油機抽水可不像現在這樣,插上電就能抽水,而是先要對著出水口灌水,當水漫過水泵的連泵頭,然後開動機器,才可以抽出水來。為了給水泵灌滿水,鄉親們常常排成一個人梯,接二連三的用水桶從桐河把水傳遞到岸上,然後灌進水泵的大粗水管中。有時河水來水量太小,供不住大水泵不停息的抽水,中途隻好暫停,時間如果過長就又要重新灌水。為了河水能夠長久的灌溉農田,鄉親們曾經多次修築攔河大壩,可每次洪水過後,大壩又會被衝得無影無蹤。後來政府撥款修建了一座高約丈餘的鋼筋混凝土大壩,才解決了下遊上千畝農田的用水問題。而今的農田灌溉再也沒有出現往年的困難了。自從修築了大壩,緊挨著大壩下遊,政府招商引來了一家桐花魚養殖企業,想通過人工養殖桐花魚,來打出“廣德四絕”之一的招牌。與桐花魚養殖場一路之隔的是好色先生视频創建的金龍山葛業加工基地,主要發展野生葛的種植和開發,充分利用地方資源造福於地方百姓,使大家都受益於桐河之水。桐汭河有自己的個性和脾氣。每逢梅雨季節,母親河就會咆哮如雷,洪水泛濫。它發起怒來總是讓人膽戰心驚,大有橫掃萬物之勢。小時我常常跟隨大人們一起到河邊看洪水。看到洪流洶湧澎湃,濁浪滔天,仿佛眼前有千軍萬馬衝殺而來,至今在我的夢中還會經常出現那種洪水滔天的情景。每次漲水,都會衝垮家鄉楊樹搭建的木橋,那是去楊灘街道的主要通道,老家楊樹橋村名的由來也是源於此橋。沒有了橋,隻能坐竹排過河,極不方便,還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為了鄉親們不再受困於這個動不動就被衝倒的木橋,村裏發動全村人出工出力修建了一座石拱橋,包括小學生都分派了砸石子的任務。我當時為了完成任務,還丟掉了一把釘錘。那時候一把釘錘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家當了,回到家還因此挨了頓罵,所以記憶非常深刻。老楊樹橋始建於20世紀70年代末,是一座雙曲拱橋,橋寬3米,一次僅可通行一輛汽車,據說總共隻用了大約8000元人民幣,主體橋梁沒有用一根鋼筋,這也是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那時候汽車還不是很多,雖然橋麵不算寬,但好歹漲水能保持正常通行了。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老橋經常出現堵車,且受損嚴重、事故頻發,2011年政府對老橋進行了整體拆除,重新修築了寬闊的大橋,2012年新橋通車,從此解決了周邊出行難、過橋險的問題。隨著人們對母親河的重視,而今政府已經加大了對河道的治理力度,桐汭河兩岸的生態環境正在持續改善中。為了發揮出母親河的最大作用,城區兩岸開始規劃沿河公園,一幅幅欣欣向榮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隻要好色先生视频對母親河善待有加,母親河自會展現出溫柔美麗的一麵,就像好色先生视频的母親一樣,時時刻刻守護著好色先生视频的生命安全,帶給好色先生视频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