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NEW12.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wxjuhai.com/cache/cb/ad85b/4df4d.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NEW12.COM/func.php on line 115
阜陽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時尚 > 1元秒殺10個雞蛋可信嗎?全國各地都有,有人竟為此花了幾萬元 正文

1元秒殺10個雞蛋可信嗎?全國各地都有,有人竟為此花了幾萬元

時間:2025-05-13 11:26:06 來源:網絡整理 編輯:時尚

核心提示

“好色先生视频家最多的時候有200多個雞蛋,吃都吃不完,但我真的希望快點把直播間關掉。”上班族閆曉憤憤地說,“因為秒殺了雞蛋,爸媽每天雷打不動上直播課,買回近萬元沒法確定品質的東西,實際花的錢不知道能買多少隻

“好色先生视频家最多的元秒有人時候有200多個雞蛋,吃都吃不完,雞蛋竟但我真的可信希望快點把直播間關掉。”上班族閆曉憤憤地說,全國“因為秒殺了雞蛋,各地爸媽每天雷打不動上直播課,此花買回近萬元沒法確定品質的元秒有人東西,實際花的雞蛋竟錢不知道能買多少隻雞蛋了!”

最近,可信有讀者向上海辟謠平台反映,全國在社區附近收到“1元秒殺雞蛋”傳單,各地少則“1元10個”,此花多則“1元50個”,元秒有人不知道這些傳單有什麽“套路”。雞蛋竟


全國各地都出現了“1元秒殺雞蛋”活動(圖源:網友提供)

調查發現,“1元秒殺雞蛋”背後,是精心為中老年人設計的消費陷阱,全國各地都已出現。不少中老年人為“1元秒殺雞蛋”付出了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代價。

“不是老人不能入群”

“我爸媽在家附近收到‘1元秒殺30個雞蛋’的傳單後,迷上了直播購物。”閆曉父母家在浙江,秒殺雞蛋後,應對方要求登記了身份證信息,加入了微信群。

老兩口之所以拿到雞蛋後願意去直播間聽課,是因為對方說每天在直播間聽課打卡,不僅能獲得現金紅包,還能免費領雞蛋。雞蛋確實領回來了,但聽課買的商品也越來越多,最近買的是兩根“珍珠項鏈”,每根1000多元。

是怎樣的直播讓老人欲罷不能?記者打算親身感受,請閆曉以“朋友想為家裏老人領雞蛋、買東西”為由,得到直播鏈接。未料,老夫妻一口拒絕:“別是想曝光直播間,不讓好色先生视频繼續領雞蛋吧?”


好說歹說,老夫妻提供一個直播鏈接,打開卻是“直播已結束”頁麵,而且不能回看。隻能確定直播間名稱以及播放平台(圖源:采訪對象提供)

“就算把鏈接給你,你也不一定進得去。”北京消費者查新給記者發來幾張進入直播間失敗的截屏,“我媽買了好幾萬元東西,她不給我鏈接,我偷偷把鏈接拷貝到自己手機,發現輸入密碼才能看。我又找機會看了她的手機,才知道每天的密碼不一樣,在微信群發布。入群要通過線下認證,就是在‘領雞蛋’時。”


進入直播間得輸入微信群裏的密碼,每天還不一樣(圖源:采訪對象提供)

看來,想知道直播間的秘密,還是得“領雞蛋”。

有讀者提供線索稱,上海鬆江環城路附近有多家店搞過“1元秒殺雞蛋”活動,記者決定去現場碰運氣。

走訪沒看到公開宣傳“1元秒殺雞蛋”的店鋪。但有居民說:“有的。會時不時有人發傳單,然後告訴你在哪裏領。”另一名小區保安說:“得一大早來,早上老人多。”他又加了句提醒:“領雞蛋要上課,你確定要領?”

經過熱心居民指點,記者終於找到數家發過雞蛋的商家,但都“領雞蛋”失敗。

名叫“ⅩⅩ優選”的雜貨店鐵將軍把門,玻璃門上貼著“取貨時間8:00-11:00,14:00-16:00”的提示。向內張望,挨著門的是兩張辦公桌,桌上A4紙上印有二維碼;靠內側是兩個貨架,擺著一些類似奶粉罐的物品。記者隔著玻璃門掃碼,跳轉到一家名叫“中華特產頻道”的線上店鋪,主要銷售日用品和食品。但商品隻有名稱、規格和價格,沒有詳情,很難從頁麵介紹判斷商品是否值得購買。而且,該店鋪所在平台無法查證,不是常見的電商平台。



“ⅩⅩ優選”的雜貨店內景及掃碼跳出的線上商城頁麵(圖源:作者拍攝、截屏。)

另一家招牌帶有“社區團購”字樣的“ⅩⅩ優品”店也被居民確認發過雞蛋,靠近店門的桌子上還放著好幾板散裝雞蛋,沒有標價。店員否認,表示自家隻是普通雜貨店。可這家店看起來不普通——采光不佳卻不開燈;貨架間隔很大,在售商品不多;店員看到消費者並不熱情,非常警惕。

隻有一家名叫“ⅩⅩ營養”店的店員承認,開張時為招攬居民參與團購,發過雞蛋,“好色先生视频是線上團購提貨點,不送貨上門,也不現場銷售。消費者在直播間下單後來好色先生视频這裏提貨。”現場可見,待提貨的商品以米麵糧油、零食、日用品居多。


“ⅩⅩ營養”店內景(圖源:作者拍攝)

記者以“幫退休在家的媽媽買東西”為由,希望能加入小店微信群、觀看直播下單,卻被店員一口拒絕:“好色先生视频不接受年輕人,隻麵向老人。可以讓你媽媽來店裏報名,她下單後,你拿她的手機來店裏提貨。”

看來,不像“老人”的記者很難通過線下途徑加入直播群。不過,線下走訪確定了一件事:“1元秒殺雞蛋”是為了篩選會上網看直播並線上下單購物的老年人

直播間裏到底有什麽?

不歡迎年輕人的直播間裏,到底藏著什麽秘密?幾經周折,記者終於“潛伏”進部分直播間。它們和常見的直播購物很不一樣——

第一,這些直播間不在常見的電商平台或短視頻平台,而是設在微讚、小鵝通等私域直播平台,隻麵向特定群體開放。普通消費者登錄這些直播平台,看不到任何直播;隻有點擊定向發送的直播鏈接甚至輸入密碼後,才能進入直播間。

第二,直播不全是介紹產品,而是以“ⅩⅩ講座”“ⅩⅩ健康行”等名義進行。主播則以“良心企業家”“權威專家”“受益者”的形象出現。

第三,直播內容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

例如,微讚平台上名叫“新之源量子生活館”的賬號在4月13日舉辦了一場“《科學保護牙齒》科普講座”。主播在介紹口腔衛生知識的同時,推銷了一款“丁硼牙膏”,表示它能治療各種口腔疾病。主播還說,該牙膏是“消”字號,與普通牙膏不一樣。“為答謝老年消費者”,原價99元2支的牙膏直播間售價為99元6支,可以用一年。


主播將藥品以普通牙膏的名義推銷,誤導消費者(圖源:直播截屏)

但核查發現,主播推銷的壓根不是牙膏——準確地說,市場上不存在丁硼牙膏。這類商品的規範名稱叫“丁硼乳膏”“丁硼口腔抑菌膏”等,因含丁香酚、硼砂等成分,屬於須經衛生許可生產的非處方藥品,所以有“消”字號。

丁硼乳膏應在醫生指導下,輔助口腔疾病治療時使用。如果長期使用或將其替代牙膏,反而有害健康:輕則破壞口腔內微生態平衡;重則產生耐藥性,並導致硼砂在人體內蓄積,累及肝髒、腎髒等器官。

可見,打著“科普講座”名義的直播,實際在傳播危害健康的“偽科學”

再如,微讚平台名叫“顧雨辰的直播間”的賬號每天有數場麵向不同地區消費者的直播,介紹蒜氨酸、益生菌、有機蔬菜等商品。


微讚平台“顧雨辰的直播間”直播頻率很高,且麵向不同地區觀眾(圖源:直播平台截屏)

4月11日,麵向上海和湖州消費者的直播都在推廣含有“蒜氨酸”的商品,方法卻不一樣。

上海場以介紹蒜氨酸的研發過程、功效價值為主,內容由“研發紀錄片”“主播介紹”構成。主播講解時,使用了多個明星和普通人患病早亡案例,強調“當下環境不好,所以要吃蒜氨酸”。

湖州場直播間,有“消費者現身說法”“主持人采訪研發者”等幾個板塊。在“現身說法”部分,多名“消費者”依次講述本人及家人食用蒜氨酸後的神奇效果,比如患癌的丈夫痊愈了、長結節的女兒消節了、讀書的外孫不感冒了……

不過,不論是哪場直播,主播或主持人始終沒有提及他們推廣的蒜氨酸商品到底是食品、保健品還是藥品。

即便如此,相關宣傳都已涉嫌違法。因為根據廣告法,食品和保健品在宣傳時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藥品在宣傳治療功能時,必須嚴格按照監管部門批準的說明書內容;食品、保健品、藥品都不得采用消費者“現身說法”的宣傳方式

第四,直播間通過“打卡”“答題”“紅包”“抽獎”等形式,增加黏性

在鬆江區“ⅩⅩ營養”店,記者遇到前來提貨的白阿姨。她前前後後已在“中華特產頻道”下單近10次,最近又買了20件商品,包括“瑪瑙手串”“中國CK石墨烯磁療抑菌內褲”等。

白阿姨說,每天看、不斷買的原因之一是“看直播有積分、紅包,攢起來,10天就能領很大一瓶洗衣液”。

記者看直播時也發現,主播為了驗證觀眾是否“有效收看”,會要求“實時打卡”,包括在互動框輸入指定數字、文字等,輸入正確的觀眾有抽獎、贈禮機會。


主播在直播間會要求觀眾實時打卡、答題(圖源:直播截屏)

閆曉認為,這正是套路:“我爸媽一開始說,他們隻想看直播攢積分領雞蛋,不會買東西;但每天聽著就被‘洗腦’了,忍不住買東西。”

查新也發現,雖然母親買回的商品名不見經傳,但通過聽課打卡獲得的“贈品”都來自大品牌,“這讓她更覺得直播間正規了。”

換一種思路管“秒殺雞蛋”

“秒殺雞蛋”背後還有更多陷阱和風險。

比如,有的商家利用“秒殺雞蛋”,吸引老人每天到店裏打卡使用“理療儀”。在每次長達幾十分鍾的“理療”中,店員會向老人介紹“理療儀”等商品的保健價值,誘導購買。相關產品少則數千元,多則數萬元。


有線下養生館用定期秒殺雞蛋吸引老人每天體驗“理療儀”(圖源:作者拍攝)

再如,部分店家不僅登記老人的身份證信息,還要求老人拍照刷臉,意味著老人把包括麵部信息在內的個人隱私拱手送上。

很多涉事老人的晚輩為此在社交平台發帖討論。除了詢問“秒殺雞蛋”套路外,更多網友說,要提醒老人提防新騙局。

可除了提醒,其他製止行動似乎收效甚微。查新為勸阻母親不再亂買,舉報過提貨點,結果“提貨點換了店招,銷售仍在繼續;接著,提貨點關了,改成送貨上門。”她也試圖與母親的“私人客服”套近乎,卻發現對方非常警覺,不和年輕人打交道。

有一線執法工作者坦言,查處“1元秒殺雞蛋”有難度:一方麵,老人購買的產品未必違法。比如,那些標價數萬元的“富硒精華片”在包裝上寫得很清楚,它們隻是“壓片糖果”,生產信息齊全。

有些商家為規避監管,還在產品包裝上印了“非賣品”“體驗裝”等字樣,並用“為了環保,有償回收包裝”等借口,銷售後從老人處取走包裝,進一步增加調查難度。至於“非賣品”“體驗裝”為何通過直播間高價兜售,商家的理由是“都是特供品,普通人買不到,所以能買到已經是賺到”。


老人花數萬元購買的“神奇商品”隻是“壓片糖果”,有的甚至標注“非賣品”(圖源:采訪對象提供)

另一方麵,私域直播內容無法回看,錄屏等資料不是證明商家虛假宣傳的充分證據。購買行為又是老人自主決定的,並非強買強賣。

此外,部分老人不認為商家或商品有問題,反而認為晚輩“多事”“不孝順”,不配合調查。

種種跡象顯示,常規的監管方式在“1元秒殺雞蛋”套路前很可能失效。這個時候,需要新的突破口。

其一,私域直播的合法合規性值得商榷。為什麽含有大量違法宣傳內容的直播每天都能播出?私域直播內容如何監管?私域直播平台是否有審查責任?不妨加大針對私域直播平台的監管力度。

其二,可以查一查生產企業的經銷體係。企業為什麽在產品包裝上印“非賣品”?為什麽私域直播間裏的商品在主流零售渠道看不到?以上問題是否說明,部分商品本身就是生產企業為私域直播“定製”的?

其三,對查實存在違法行為的商家及當事人,應依法從嚴處罰,並建立“黑名單製度”,一旦再犯,加大懲戒力度。隻有這樣,才能避免打掉一間直播間、一個提貨點,幾天後改頭換麵又出現的問題。

(應采訪對象要求,閆曉、查新、白阿姨均為化名)

作者:解放日報 任翀

責任編輯:戴麗麗_NN4994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