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印度加入項目的再造款殲原因先說第一個問題,印度要加入“全球空戰項目”很好理解啊,再造款殲幾個方麵的再造款殲需求:從印度空軍部隊裝備的角度來講,印度空軍和它最主要的再造款殲假想敵,代差正在被逐漸拉大。再
印度加入項目的再造款殲原因先說第一個問題,印度要加入“全球空戰項目”很好理解啊,再造款殲幾個方麵的再造款殲需求:從印度空軍部隊裝備的角度來講,印度空軍和它最主要的再造款殲假想敵,代差正在被逐漸拉大。再造款殲之前“陣風”對陣殲-10C和殲-16的再造款殲時候,印度空軍好歹還敢說咱們算同代機,再造款殲規模不夠咱歐洲高端貨的再造款殲質量彌補嘛。等到“陣風”對陣殲-20和殲-35A的再造款殲時候,中印空軍的再造款殲代差就已經到了一代,印度空軍再怎麽吹自己的再造款殲歐洲高端貨也有一代的差距,隻能靠“陣風”戰鬥機算準五代機的再造款殲說辭聊以自慰了。而等到“銀杏葉”出來之後,再造款殲東大空軍和印度空軍的再造款殲代差已經拉大到了兩代起步,而印度空軍對此完全沒有辦法。再造款殲手頭沒有五代戰鬥機,連四代半戰鬥機量產都產不利索,那還能咋辦,除了趕緊想辦法,找門路,加入第六代戰鬥機研發項目,印度也是一點別的招都沒有了。展開全文而從印度自己的軍事航空工業的技術發展來看,印度的軍事航空工業從LCA戰鬥機開始研發開始,現在都走過了40年曆史了。LCA都量產不利索,LCAMK1A技術狀態拖拖拉拉,拜托這隻是一個第四代戰鬥機中期型號!都搞不利索,LCAMK2也就是傳說中的四代半戰鬥機更是遙遙無期,2030年能搓明白就不錯了。2030年搞出一個相當於人家2010年水平、甚至可能都不如的戰鬥機型號,要你印度斯坦航空有啥用?至於印度自己的五代機AMCA更是連個影子都沒有,做模型都做不明白,一切最為順利的情況下2040年能推出來給大家看看就不錯了,一個2040年推出來的五代機相比其它航空強國的時間差距反而更大了。所以,即使是為了印度軍事航空工業的技術進步和自產能力的提高,對於印度來說,最佳的選擇必然是加入第六代戰鬥機項目聯合研發,靠外部力量提高技術水準。當然了,從“意向加入”到“真的要加入”,中間差的遠了去了,需要大量的談判和利益交換,牽涉到出資比例,研發分配,技術轉移,合作生產等。而且GCAP別忘了是個三家的項目,同樣的一件事跟一家談和跟三家談,這難度明顯不在一個等級。舉個例子其實想加入GCAP的也不止一家,早在2023年年中,沙特就曾經和三國接洽有意加入這個GCAP項目,但是英國和意大利原則上沒問題,日本卻不同意,足足折騰了兩年還是不同意。目前的最新消息是沙特在2025年4月專門派出一個代表團訪問日本防衛省,就為了說服日本同意沙特加入GCAP。印度明顯也一樣,當然相比沙特這個頗有爭議的國家,印度好就好在第一,人傻錢多,對於GCAP項目可以說是個免費的大血包,第二,地緣政治上和國際關係上用處不小,印度對北方大國的戰略牽製是歐洲,日本和美國幾方都看在眼裏的,且對於各方都有戰略收益。所以,印度如果想要加入這個GCAP的話,談判肯定要談判,但是,談判的難度和時間應該不至於那麽長,但即使如此,一年起步也沒啥毛病。GCAP項目靠譜嗎?那麽話又說回來了,印度卯足了勁兒要加入的這個“全球空戰項目”到底是個啥來頭?靠譜不?算真正的第六代戰鬥機不?對咱們的“銀杏葉”到底有沒有威脅呢?隻能說……從目前來看,這個所謂的GCAP項目頗有“望之不似人君”的趨勢,能不能搞得成反正大伊萬沒啥信心。咱們來理一理時間線哈:GCAP項目大伊萬最早提到,還是2022年年底的事情,當時日本,意大利,英國三個國家就糾集起來,說要共同研發第六代戰鬥機。當時連聯合聲明都簽出去了,結果,嘿,中間兩年時間,這個項目就跟死了一樣,沒有進展。一直到2024年底,日本NHK才公布消息,說這三國經過談判,總算確定了GCAP的設計分工,日本負責機體設計,英國負責航電係統研發,意大利負責飛控,但問題是一架飛機又不止這三大部分,航空發動機歸誰?機載武器係統歸誰?沒人能說明白。同時確定了三國的出資比例都是33.3%,但是即使如此,這三國居然連聯合研發的公司都沒有成立呢,公司據說2025年年中成立,可現在已經是年中了沒有任何動靜。就這就能看出來,所謂的三國聯合研發,從一開始就充滿了各種扯皮做算術,現在又加上了一個幹活不行但是攪屎一流蜜汁自信的印度,可想而知這個項目會麵臨怎樣的窘境。再理一理各分係統的研發哈,這個GCAP戰鬥機的分係統研發,可以說是現在全是八字沒一撇:原型機的基本設計,據說已經通過了設計審查,但是英國佬最奇葩的是到現在還沒有徹底放棄自己的Tempest項目,這是BAE-System公司提出的一個先進戰鬥機技術驗證項目,和第六代戰鬥機有點關係,但是你說它真要搞六代機,英國也沒說把這個項目給轉正。也就是英國雖然已經加入了GCAP,但是卻依然有自己的小九九,多少是留著一手的;航電係統測試飛機,目前算是做的比較順利的,英國拿出了一架波音757專門用於航電係統測試,且據說在改裝完成之後已經試飛了幾輪,但是到目前為止不清楚GCAP最主要的射頻係統——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側視雷達等是誰負責提供。按理說這也應該是BAE-System的工作,或歐洲雷達聯合體負責提供雷達,你看現在歐洲連EF-2000戰鬥機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都不太利索的德行,這飛機的相控陣雷達能不能搞定也不清楚。至於航空發動機,配套的協同作戰僚機,那就更是一筆糊塗賬了,航空發動機現在基本確定是在羅羅的EJ-200型中等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基礎上改進。畢竟現在除了羅羅具備比較強的航空發動機研發能力,日本和意大利都不具備大推力、小涵道比航空發動機研發能力了,按理說這種六代機,即使第一技術狀態裝不上自適應變循環,第二技術狀態也必須上自適應變循環發動機才算合格,而目前為止英國的羅羅公司並沒有太多關於變循環發動機的研發動態出現。協同作戰僚機更為搞笑,英國似乎自己在搞一個項目,意大利甚至還在聯係土耳其的拜克拉爾塔,試圖讓土耳其參與研發GCAP的忠誠僚機,三家合作方三個想法,都在找自己的門路塞自己的熟人,還沒開始研發呢大家就勾心鬥角的在桌下角力了。最後,即使是這設計審查沒毛病,三家聯合研發的公司也都成立了,公開的GCAP的照片也夠叫人瞠目結舌的——這不就是個殲-20的Plus版本嗎?沒鴨翼,使用DSI進氣道設計,甚至還有垂尾,尤其是這個垂尾,幾乎所有關於GCAP的CG圖,想象圖,官方公開畫麵裏,都沒有缺少這個垂尾,那這問題就大了好色先生视频都知道常識,第六代戰鬥機為了確保全向,全頻段射頻隱身,是絕對不可能有垂尾這個東西的,要麽使用全動式翼尖來確保航向穩定,要麽使用開縫柔性機翼來確保航向穩定,還要加上矢量發動機來確保航向穩定性,你加個垂直尾翼算哪回事?側麵肯定不夠隱身,同時還昭示出這個由意大利研發的飛控係統功力不夠,無法解決飛機在無垂尾的情況下使用多氣動舵麵+推力矢量發動機實現航向穩定性的難題,因此隻能保留垂尾。而就這一個細節,咱說句難聽的話,這個GCAP就不能算作是第六代戰鬥機,充其量和殲-20S戰鬥機算同一個級別的五代機高級版。所以即使一切順利的情況下,英國,意大利,日本三國從2022年開始提出合作意向來,2025年開始正式成立合作公司聯合研發,2027年差不多能把這飛機的技術驗證機給搓出來,說是要到2035年開始投入使用,10年時間基本也就是搞了一個跟殲-20S差不多的東西。當然更有可能的是由於這項目各種扯皮,結果推進速度遠遠不及預期,現在又有一個印度要加入,可謂是自帶項目黃攤兒的BUFF了,項目黃掉的概率又提高了幾分,不信咱們走著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