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丨作者:村姑陳《1》村姑陳的越大越差好友最近迷上了烹飪,熱情十足。質量種臭著從選菜譜、名昭采購食材、劣質備菜到最後的茶踩出鍋擺盤,事無巨細,越大越差力求盡善盡美。質量種臭著尤其是名昭食材這塊,朋友格外
丨作者:村姑陳《1》村姑陳的越大越差好友最近迷上了烹飪,熱情十足。質量種臭著從選菜譜、名昭采購食材、劣質備菜到最後的茶踩出鍋擺盤,事無巨細,越大越差力求盡善盡美。質量種臭著尤其是名昭食材這塊,朋友格外講究,劣質美曰:“優質的茶踩食材才能彰顯我的廚藝水平”。普通的越大越差食材如今已難入她的法眼,必須買有機的質量種臭著。自然而然地,名昭村姑陳就成了她的劣質試菜小白鼠。做了新的茶踩菜品,無論美味與否,朋友都會第一時間送來品嚐。嚐就罷了,還要求吃菜的人發表詳細的品鑒感言,以便她調整口味。昨天實在沒忍住,問她:“你自己做的菜,怎麽自己不先嚐嚐?”朋友笑答:“好吃的東西當然要和好朋友分享啦,至於不好吃的...我自己也不太想吃。”展開全文得,心中的感動不超過三秒便煙消雲散。她這一番話,倒讓村姑陳想起某些茶掌櫃。那些製作粗糙、存放不當的劣質茶,茶掌櫃們自己不敢喝,專門留著銷售給顧客。當然,朋友說的是玩笑話,她送來的飯菜大多相當可口。但在魚龍混雜的茶葉市場,某些披著“實惠”、“創新”外衣的茶,卻很可能是茶商自己都避之不及的存在。今日在此,便好好針對這些茶商自己都不喝的劣質茶,做一次盤點,助茶友們避坑排雷。若在自己的茶櫃中發現下麵這4種茶,建議趕快清理,免得壞了一櫃好茶。《2》典型劣質茶一:有可可香、酸梅香的老白茶。白茶的基本香型,包括毫香、花香、藥香、竹葉香等等,這些香氣是茶葉本身自帶的,或者後期轉化來的。陳年的壽眉餅,在壓餅工藝的作用下,還可能生出香甜的棗香,類似蒸棗糕的香氣。總的來說,白茶的香氣是自然的、有跡可循的。而所謂的可可香和酸梅香,聞起來沉悶不清爽,並不是白茶自然轉化能產生的香氣。這些味道,實際上就是劣質茶散發出來的異味。能產生這些異味的白茶,都有一個共同點——含水量過高。含水量過高,一般由兩個方麵的缺陷引起。一是工藝不達標,二是儲存環境不過關。白茶的加工流程雖然簡單,但實際上大有乾坤。成品茶的含水量一定要控製在8.5%以下才算達標。萎凋和烘幹兩個步驟都是為了盡可能地去除茶葉內部的水分。萎凋不完全或者烘幹不徹底,都有可能導致茶葉內部的含水量過高。白茶儲存時,“幹”字依舊貫穿始終。存儲過程中密封不完全,空氣中無處不在的水分子便會大肆入侵茶葉內部,為變質埋下隱患。水分超標的茶葉,在後期儲存時無法進行正常的物質轉化,反而會過度發酵,由此產生各種怪異的氣息。市麵上“可可香”、“梅子香”的說法,不過是茶商為了掩蓋劣質茶的異味,編造出來的說辭罷了。工藝不精、儲存不當的劣質茶,除了表麵明顯的異味外,還不知道暗含多少有害物質,貿然飲用,恐對身體不利。《3》典型劣質茶二:陳皮老白茶。喝白茶,一直都不提倡拚配,或者加料喝。老白茶經過多年的陳化,滋味和香氣都是一流,添加其他輔料,並不能錦上添花。況且,高端的陳皮和優質的老白茶都價值不菲,單賣都有足夠的市場,商家何必多此一舉地將二者結合,再以優惠的價格出售呢?好茶適合清飲,取一隻白瓷蓋碗用沸水衝泡,快進快出,最能展現茶湯的原汁原味。不帶任何幹擾地去喝,才能喝到馥鬱的香氣和飽滿的湯感,充分發揮老白茶的營養功效。在老白茶中摻入香氣濃鬱的陳皮,大概率是為了掩蓋做舊老白茶的異味。陳皮是公認的香氣濃鬱,放在任何飲品中,都能輕易地占據味覺中心,老白茶自然也不例外。更何況,做舊茶經過粗製濫造,內質早已所剩無幾,香氣和滋味都十分淡薄,陳皮濃鬱的香氣和滋味,能夠輕而易舉地掩蓋做舊茶的不足,令人難辨真假。這類拚配的老白茶,根本無法保證原料的品質,還是不喝為妙。當然即便是優質的老白茶,也不建議學習網上流行方法與其他茶類拚配著喝。一山不容二虎,強行拚配的結果,大多是兩敗俱傷。《4》典型劣質茶三:小青柑。與陳皮老白茶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曾經風靡一時的創新茶品——小青柑。甚至小青柑出現的時間,比陳皮老白茶還要早。雖然因為各種言論與風波,如今的小青柑已不如當初流行,但仍有不少茶友對其躍躍欲試。在此,村姑陳就直說了,小青柑,是極易踩坑的高風險茶。因為它根本沒有對應的國家標準,產品質量的高低,全憑商家的良心。可商人逐利,有機會行偷工減料之事賺大錢,又有幾個人會堅守本心?優質的小青柑,比如新會知名產區的茶柑,產量十分有限,不可能大規模地采摘下來做茶。更何況,市麵上絕大多數的小青柑,價格都低於普洱茶本身。一分錢一分貨,小青柑這類的再加工茶,要算青柑的成本、幹茶的成本、掏果肉填幹茶的成本、烘幹的成本等等等等,無論如何,價格都不會太低。可想而知,便宜小青柑的原料有多麽劣質。換句話說,填充在廉價小青柑內部的茶葉,大部分都是邊角料、低端茶。如果其中使用的是積壓多年、濕倉儲存的熟普,那麽青柑在此的作用,就像陳皮老白茶中陳皮一樣,是雜味、堆味的絕佳掩護。為了自己的健康,對品質沒有保障的小青柑,還是敬而遠之為妙。《5》典型劣質茶四:香精味重的花茶。毫無疑問,由綠茶與茉莉花結合而成的茉莉花茶有獨一無二的芬芳。但與此同時,它也成為了香精茶的重災區。優質的茉莉花茶,是用上好的鮮茉莉花窨製出來的。先將茶坯加熱,再投入新鮮的茉莉花,趁茶葉毛孔打開時,將茉莉花的香氣一遍遍地翻拌進茶葉的每一處細胞中。如此窨製出來的茉莉花茶,散發出來的香氣輕盈綿長,在沸水的刺激下,香氣落水,餘韻悠長。但這類品質上乘的茉莉花茶,終究是少數。窨花的工藝費時費力,還要花大價錢請專業的製茶師來做,窨製的次數越多,成本越高,成品茶的定價自然也高。而那些幾十元一斤的、花香濃烈刺鼻的茉莉花茶,基本可以斷定是香精茶。隻有添加的人工香精,才能在省去窨花成本的基礎上平白“創造”出茉莉花的香氣來。香精茶的香氣,與精心窨製的茉莉花茶的香氣毫無可比性。香精茶的香氣即便濃鬱得嗆人,也隻僅僅浮於表麵,衝泡出來的茶湯有形而無神。選購花茶時,如果遇到了價格低廉,香氣卻異常濃鬱的茶,就要格外小心了。茶葉中出現的果香花香,應當是天然的、舒緩的,而非甜膩刺鼻的。一些蜜桃味濃烈到發衝的紅茶,也很有可能添加了香精。用各種化學試劑勾兌出來的香精,添加到茶葉中,衝泡後又被人喝下,想想就不安。《6》喝茶本是風雅舒心的樂事,但若因盲目從眾、追老而誤飲劣質茶,不僅影響心情,更可能損害身體。正如酒香不怕巷子深,真正的好茶,也不需要浮誇的噱頭來博人眼球。條索完整幹爽、香氣清雅持久、茶湯飽滿有厚度,才是一款好茶的標配。這些要求看似樸素,卻非輕易能做到。趁著換季整理茶櫃,各位茶友不妨當一回園丁,像修剪枯枝般徹底地“斷舍離”一次,舍棄那些怪味茶、劣質茶。品質低劣的茶葉,即便再便宜,也不值得以健康為代價去嚐試。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關注,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